首 页   公司简介   外资注册   外资并购   选址服务   税收策划   海外公司   签证居留   联系我们  
 
 
   
临港新城
松江出口加工区
青浦出口加工区
闵行出口加工区
金桥出口加工区
张江高科技园区
南汇工业区
航头大麦湾工业区
国际汽车城
精品钢材基地
上海国际医学园
汽车产业基地
微电子产业基地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浦东空港物流园区
   
 
   
 
   
 
万 祥
   
 
 
   
 

一、规划背景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要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航运中心强力支撑。国务院1996年1月明确提出要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港为城用,城为港兴”的战略思想,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高度,审时度势提出规划建设上海临港新城,实现港、区、城的联动发展这一项关系上海21世纪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规划,上海临港新城是洋山港的陆域腹地和主要的集疏运基地,并包括了环境优美的生活区和高效益的产业区。整个临港新城是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举措。
从前期的规划选址论证和战略策划研究,到后来的概念规划的深化工作,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2004年1月,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临港新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北至大治河,西至A30高速公路-南汇区界,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的区域,其中,目前已经成陆的约209平方公里。
本次上报的临港新城总体规划,是在2002年原经市政府批准“海港新城”的基础上,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城市发展目标,增加了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区、高科技的综合区发展而来的。规划将临港新城297平方公里的规划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既整合了中心区(主城区)与产业区的关系,功能协调、环境融合;也将规划范围内的现有农村人口向规划的城市社区集聚,与产业区形成综合组团,使中心区(主城区)和产业区的辐射能力得到加强。规划中保留并延续了原“海港新城”以人为本、布局合理、环境洁净、配套齐全、生活舒适、交通便捷的城市生活特色。
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临港新城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集装箱国际深水枢纽港、国际航空枢纽港和国家级现代装备业园区,充分体现新世纪上海建设水平、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综合型滨海新城;是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高度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是上海继浦东开发开放之后独具辅城作用的又一个战略重点发展区域。
本次上报的规划成果分为文本、说明和图集,规划确立了临港新城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和各个专业系统规划,并据此提出了新城各项规划的规划原则和建设标准,以及近期建设的实施建议。

二、现状概况
规划总面积293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5.2万,其中城镇人口2.4万。现状用地中,建设用地占13.6%,耕地、水域等占57.9%, 滩涂占28.5%。现状村镇建设用地的比重较高,占建设用地的69.5%;占滩涂以外的总面积的比重为13.2%。

三、规划范围
临港新城规划面积约296.6平方公里,范围为北至大治河,西至A30高速公路—南汇区界,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的区域。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164.8平方公里。

四、功能定位
1. 上海的辅城。
2. 托集装箱国际深水枢纽港、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和国家级现代装备业园区,充分体现新世纪上海建设水平、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综合型滨海新城。
3.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高度协调发展的魅力都市、碧水蓝天绿树环抱的环境都市、能提供24小时活动的活力都市。
4.临港新城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托集装箱国际深水枢纽港、国际航空枢纽港,将临港新城建设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高度协调、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综合型滨海新城和具有辅城地位的战略重点发展区域,使其成为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

五、规划目标
临港新城的建设目标是要成为上海东南滨江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我国沿海大通道上的重要城市。临港新城的城市性质不仅仅是两港以及国家级现代装备业园区的配套基地,更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现代化、综合性都市,是充分体现上海新世纪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的窗口,是上海向世界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着的展示馆”。

六、规划布局特点和规划人口布局

(一)规划布局特点
规划分为四大片区布局,以两港大道和沪芦高速公路(A2公路)为分隔,共分为中心区(主城区)、主产业区、综合区、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四大片区。
1、中心区(主城区)
主城区是新城集中体现滨海都市魅力和活力、展示新世纪城市建设水平和都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标志性地区。总面积74.1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规划以滴水湖为核心,集中了临港新城的主要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居住区。
主城区空间布局是以滴水湖为核心的典型的“田园城市”的布局模式。城市的骨架道路和功能区同时以环状和放射状的形式向外扩展,形成以滴水湖为核心的“水中涟漪”扩散的空间布局特点。
2、主产业区
主产业区是上海现代装备业园区的主体部分,是综合型、生态型、以产业用地为主的地区,在城市建设风貌景观上是主城区的延续。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57.1平方公里。规划以轴线大道为发展主轴,主要发展现代装备产业、出口加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在轴线大道核心地区设置适量的教育研发、商务办公等综合功能用地。另外主产业区还包括书院和万祥两个城镇生活去。
主产业区的空间布局是以轴线大道为核心的生态型、综合型都市的布局模式,与主城区同样采用规正几何状的空间布局形式。不同的是,主产业区以正方形为基本城市肌理,以轴线大道核心区为中心向外拓展。主产业区由核心区、一般产业区和城镇生活区组成。其中,核心区是现代装备业园区的服务中心,是主城区城市功能和城市景观的延续。
3、综合区
综合区是以城市生态建设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综合功能区,是四大城市片区中开发强度最低、环保要求最高、生态环境最优的地区。在功能上,是国家级现代装备业园区的重要补充;在布局上,是新城城市生活功能的未来发展方向。总面积42.1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9平方公里。规划以高科技都市产业、教育研发、旅游度假、休闲居住和商业服务为主。
综合区采用核心区与主城区相呼应环形布局,外围区以矩形为主的混合布局模式。
4、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
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是上海现代装备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地区,并注重与滨海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总面积78.7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52.4平方公里。规划包括重装备产业、仓储、港口、码头、海关等用地;另外还包括泥城和芦潮港两个城镇生活区。
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主要由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和城市社区组成。
临港新城要在满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的重要配套功能的前提下,由主产业区、综合区、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共同形成上海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功能,物流园区要结合海关关检区建设,保留建设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的可能。
另外,在四大片区的集中城市建设区之间,规划形成了包括对外交通、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等在内的总面积接近100平方公里的生态隔离地区。规划在此基础上建设临港森林,以此形成临港新城的“城市生态核”,并形成与市级片林、城市楔形绿地等整体化建设,从而成为临港新城建设“碧水、蓝天、绿树环抱的生态都市”的重要保障。

(二)规划人口布局
至2020年,临港新城规划区内实际居住人口约为83万,其中,城镇人口约81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95%以上,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心区(主城区)、综合区,以及书院、万祥、泥城、芦潮港四个城市社区。

城镇人口分布为:

1、按照城市区和城镇生活区划分:城市生活区约60万人(规划主城区约45万人,主产业区核心区约5万人,综合区约10万人),城镇生活区约21万人。

2、按规划片区划分:主城区约45万人,主产业区约16.5万人(包括书院镇和万祥镇),综合区约10万人,重装备产业和物流园区约9.5万人(包括泥城镇和芦潮港镇)。

七、规划内容和近期启动区

临港新城的规划内容包括综合交通、住宅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系统、水网系统、城市景观风貌、旅游系统、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防灾近中期建设、四个城市社区发展等。其道路控制要素包括:新城所有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规划高速公路、主要公路的道路红线以及相应的道路绿化隔离带(以所批1:2000图纸为准);市政设施控制要素包括:电力、燃气、给排水、通信、邮政、水系、防灾、环卫等场、站、线的规划(以所批1:2000图纸为准)。
临港新城的建筑风貌要以原`“海港新城”的城市风貌设计为基础,注意协调好综合区、产业区及四个城市社区的建筑风貌。
临港新城的生态绿化规划:约20平方公里的临港森林,作为“中央生态核”;沿泐马河和大治河布局的森林通廊,作为新城的保护壳;滨江沿海形成滨海森林通廊,作为森林景观带;新城主城区和综合区海岸线外侧的滩涂,宜作为湿地资源,以切实加以保护。整个临港新城三分之一为森林绿化区,总体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规划城市生活区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规划工业产业区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
临港新城近期建设的范围主要涉及约40平方公里的用地,包括中心区(主城区)约15平方公里、滴水湖5.6平方公里,重装备园区、综合区和物流园区共约15平方公里,万祥、泥城、书院、芦潮港四个城市社区的近期动迁安置用地以及市政、道路建设用地。

   
   
   
Copyright (C) Asian stars,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晟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